当167岁的瑞信倒下了 173岁的瑞郎还能避险吗?
© Reuters 当167岁的瑞信倒下了 173岁的瑞郎还能避险吗?
EUR/CHF
-0.01%
从投资组合添加/删除
添加至自选组合
添加头寸
头寸已成功添加至:
+ 添加其他头寸
结束
USD/CHF
-0.07%
从投资组合添加/删除
添加至自选组合
添加头寸
头寸已成功添加至:
+ 添加其他头寸
结束
CHF/USD
+0.12%
从投资组合添加/删除
添加至自选组合
添加头寸
头寸已成功添加至:
+ 添加其他头寸
结束
CS
-1.23%
从投资组合添加/删除
添加至自选组合
添加头寸
头寸已成功添加至:
+ 添加其他头寸
结束
CSGN
-5.19%
从投资组合添加/删除
添加至自选组合
添加头寸
头寸已成功添加至:
+ 添加其他头寸
结束
财联社3月24日讯(编辑 潇湘)上周末,拥有167岁悠久历史的瑞信瑞士(NYSE:CS)(SIX:CSGN)“轰然倒下”,被瑞银低价收购,成为了本轮欧美银行业危机中爆出的又一颗大雷,而这也给不少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出了一道“难题”——当瑞士这一欧洲关键的金融业中心面临危机时,常被视为避险货币的瑞郎,还能成为合格的全球避风港吗?
如今看来,答案显然是:NO!
瑞士法郎在1850年正式获批成为瑞士的法定货币,论“年龄”,瑞郎相较瑞信其实也不过就“年长六岁”。在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瑞郎一直是全球最稳定的货币之一,并与日元和美元一同,被外汇市场的交易员们视为全球范围内三大最为主要的避险货币。
不过这次,当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瑞信不幸成为了危机事件的“震中”时,瑞郎显然并没有能展现出以往作为避风港时的实力——甚至这一事件给瑞士央行金库中的黄金带来的提振,也要远大于对瑞郎的提振……
瑞郎空头吹响“集结号”
一组持仓数据显示,在瑞士信贷上周末戏剧性地被瑞银收购之前,基金经理们上周刚刚以两年来最快的速度抛售了瑞郎。
在瑞士财政部3月13日表示,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瑞信的情况后,瑞郎兑美元在一周内下跌了0.9%。而可以作为对比的是,在动荡时期也常被视为避风港的日元兑美元同期则上涨了2.6%。
另一种传统避险工具黄金在3月13日之后的一周内上涨了逾5%,目前已经升至了每盎司2000美元上方,为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。同时,政府债券则出现了几十年来最大的资金流入。
丹斯克银行外汇分析师Kirstine Kundby-Nielsen在谈到瑞郎没有走强的原因时表示,显而易见,这肯定与瑞士面临的银行业危机有关。
Kundby-Nielsen补充称,瑞郎或许仍具有一些避险对冲属性,但当风险最终集中在瑞士经济和瑞士金融业时,瑞郎的避险能力也就有限了。
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的数据,截至3月21日的一周内,投机者对瑞郎的看跌头寸增加了逾8亿美元,这是自2021年3月初以来空头头寸增幅最多的一周。
瑞郎并非“全天候”避风港?
事实上,此次瑞信遭遇的黑天鹅,或许是许多人印象里,第一次类似的危机事件直接发生在瑞士国内。换言之,瑞郎此前的避险属性,从未经历过像过去一周这样“祸起萧墙”般的考验。
荷兰国际集团(ING)外汇策略师Francesco Pesole表示,“如果不是瑞士信贷,而是其他任何一家陷入困境的欧洲银行,你可能就会看到瑞郎在当前大幅上涨,因为它常被视作欧洲风险的避风港。”
但很不幸,这一次的银行业危机并非如此。
瑞士央行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,在之前的危机中,流入瑞士和瑞郎的资金其实都是由其他地方的疲软推动的。期货数据显示,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、2001年9/11袭击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-2012年欧债危机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机爆发之后,投机者都曾将资金投入对瑞郎的看涨赌注。
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,资金净流入是由于瑞士银行在业务大幅收缩下回归国内市场推动的,而在2011年年中爆发的欧债危机中,瑞士央行发现,外国银行正将资产从欧元区分支机构转移到其瑞士分支机构,推动了资金从欧元向瑞郎的转移。
“目前的现状显然与这两种情况不符。美国银行业的压力本身被遏制在地区性银行中,欧元区银行迄今则未受影响,”高盛高级外汇策略师Michael Cahill表示。
“从这一层面看,瑞郎并不是一个'全天候'的避风港,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遇到通常会导致瑞郎升值的那种市场压力。”
未来更长期的考验
如果说,瑞郎在当前的瑞信危机事件中,本身很自然地就无法获得避险资产在短线青睐的话,那么接下来,更为严峻的问题或许是,这场银行业危机是否会导致其避险光环就此彻底消失?
这显然并非是危言耸听。对任何国家来说,百年大行瑞信的倒下都是一起金融紧急事件。对瑞士来说,这更是几乎攸关存亡。瑞士经过几个世纪打造的经济模式和国家形象,本身就是建立在保护世界财富的基础之上。
“瑞士信贷不仅仅是一家瑞士公司。它是瑞士身份的一部分,”瑞士第三大党派右翼自由党党魁Thierry Burkart在本周就曾如此点评瑞信事件之于瑞士的意义。
目前,瑞士当局是否已经完全控制了损失,还远不清楚。瑞士曾经拥有两家世界级银行——瑞银和瑞信,这被认为是维持瑞士在全球市场上地位的保险栓。而在被迫联姻后,这两家世界级银行变成了一家,所有人可能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一切。
从历史上看,地处阿尔卑斯山的瑞士一直将自己视为欧洲的一个特殊存在:拥有着“中立国”的身份。也正是基于此,瑞士的银行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全球富人提供了一个避风港。瑞士银行系统的规模是该国GDP的五倍,而且高于大多数经济体的体量。瑞银和瑞信的资产负债表总计相当于瑞士经济规模的两倍。
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,瑞士有着200年之久的中立政策已经显得难以为继。而当前的这场银行业危机,更是令人们对该国金融业的健康状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。这一切或许正如同美国驻瑞士大使上周所警告的——瑞士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,被瑞信危机所伤的外国投资者可能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投资意愿。
而对于瑞郎而言,一旦人们对瑞士金融业的信心彻底遭遇巨大打击,那么其作为避险货币的日子,或许也就真的“屈指可数”了。
共有 0 条评论